题记:“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生命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经历。而经历必然有挫折,有苦难,有悲愤。面对经历需要我们内心强大,需要我们意念坚定。逝者如斯,十年过去,可作为一个汶川人愿意建设这里的念想没变,愿意为汶川的孩子们付出的念想没有变。我想这就是我这样一个汶川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的心声。
一、 自发学习,了解教育理念
地震给所有人的身心状况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在灾后汶川县中小学校重建工作中,灾后心理健康是需要长时间关注的内容。我深感自身专业能力薄弱,而身边又缺乏有工作经验的老师,于是我参加教育局等单位组织的灾后心理疏导一系列培训,希望通过培训获得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提升自身理念的同时,更好去从事灾后的心理重建工作,为师生服务。
2009年我们加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相关工作。课题组提出了“以教师作为治疗师的理念为核心,以培育学校内部力量、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重点,同时纳入家长这支重要力量”的干预模式,通过专家的“一点”带动教练的“一线”,从而形成教师的“一面”,最终促进学生的“一体”发展让我们汶川的一线教师有机会等到理论和实践的多重学习,得到专家团队和教育主管部分的有力支持。
为期三年的课题组活动虽然结束,但在培训中日益清晰的理念已然融入到我的人生理念里。“助人自助”,助人者,首先必须自助,助人之心固然重要,助人之力也必不可少。因此,助人者必先自助,使自己具备和不断提高助人的能力,让自己具备助人的能力,方能助人。其次, 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并且可以通过助人的实践,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自发学习成为我的生活常态。
二、 自觉思考,探索教育方法
生活是千篇一律的,生命确是五彩斑斓的。孩子的生命更是如此。地震之后,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家庭状态,不同的心理创伤。面对他们,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更新了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认知,秉持一颗真心思考如何更好的做一个引导者。
从情绪的感受到调节,从情感的体验到表达都是我在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教会学生的。众多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核心方面,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智力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及亲近社会行为的产生,对其一生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重大。而这一点对于灾后汶川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经历生死,感受恐惧之后,还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是我们教育者需要努力培育孩子获得的心灵的成长。因此,在课程中,在课堂中,在和孩子的对话中,我都尽心尽力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将自己的感受和孩子们分享,用自己的生活感悟引导孩子们积极乐观向上。
十年,因为有了念想,我愿意一直在平凡的工作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对孩子们的关注,于是我多了一些感悟,多了一些成长,更多了一些更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