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国学大会》第三季成都复赛现场。主办方 供图
人民网成都1月2日电 “(填字题)老夫——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A.聊 B.卿 C.撩 D.潦。”老师刚念完题目,台上选手们迅速在答题器上作答,台下家长们小声讨论着。1月1日,来自成都10余所小学三年级的428名学生及家长齐聚一堂,精彩角逐《青少年国学大会》第三季成都复赛第一场比赛。
学生精彩答题 深度体验国学经典
活动现场,充满了仪式感:红红的地毯、整齐的汉服、人工智能感十足的答题器、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权威专业的评委点评;赛事流程科学合理:随机抽取主题、三个环节依比例晋级、实时排名、答题对错统计、答案正确前三;互动体验感极强:一封家书感动全场、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评委精彩点评受益匪浅、晋级选手欣然接受节目录制。
这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生动的国学教学实践。《青少年国学大会》第三季成都复赛第一场分别在2019年12月28日、12月29日、2020年1月1日进行,来自龙泉驿区、成华区、青羊区等3-6年级学生参加,共计1455人,最终728人成功晋级成都地区决赛。
据了解,《青少年国学大会》是一档专注于 “建构文化系统,开辟人生航向”为核心的融媒体节目,也是一个旨在帮助每一个青少年建构中华文化系统的的生态系统。以传播国学服务教育为目标,以学促思,以赛代学,让青少年领略国学的风采,让国学精神传承下去。
据《青少年国学大会》节目组负责人介绍,该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季,全国二十余个城市400余所中小学参与,节目组为二十余万家庭带来了优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
家长感动分享 一封家书唤起成长记忆
在比赛现场的的“家书展示”环节,主办方从参赛选手的“家书”中选出优秀的,主持人边念边在大屏幕上呈现。这些家书有的是爷爷婆婆或外公外婆写给孙子孙女的、有的是父母写个孩子的、有的是姐姐哥哥写个弟弟妹妹的。一封封温暖的家书打动着台上的孩子和台下的家长们。
“感谢青少年国学大会给孩子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更深入感动和学习中国古文化。作为家长,我为孩子感到骄傲。”参赛的家长朋友圈一片赞誉。“每次在电视上看诗词大会之类的节目时,总是在想如果我的孩子能站在舞台上答题该有多好!感谢青少年国学大会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实现了梦想,让孩子体验到的不仅是一场知识竞赛,更多的是收获了一份感动”。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小学4年级李同学的妈妈说,“比赛不仅充满仪式感,也增强了孩子的自豪感。参赛后,孩子在学习方面显得更加自信。”众多家长表达着同一个感受:恍然发现,孩子从懵懂无知,到爱上国学,似乎就在“一场比赛之间”。
评委精彩点评 现场教学受益匪浅
《青少年国学大会》创始人、国学内容团队负责人杨云兵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参加《青少年国学大会》也是一次学习,但他不是‘苦行僧’般的学习,他绝不只是一个赛事、一次活动、一次考试、一次答题。国学大会是一个高维度,高规格具有极强仪式感和荣誉感的学习与成长平台,所有的选手和家长既是国学大会的参与者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践行者,受益者。”
“《青少年国学大会》从校园初赛到复赛,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精彩的课堂。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给语文教学及素质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副校长秦洁荣担任青少年国学大会成都第一场复赛评委后,看到选手与家长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她深有感触。
“《青少年国学大会》比赛从区县到省市,再到电视台演播大厅,从校园海选到地区复赛决赛,再到全国总决赛,其实只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寻根”,参加青少年国学大会的旅程就是‘寻根之旅’。”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西南政法大学严文强博士表示,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青少年们回归祖先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从而更好地培育他们的品德与人格之根。
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汤洪表示,《青少年国学大会》引入大量的科技手段来创新文化教育,向中小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这种创新教育实践非常值得肯定。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青少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的一种弥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