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草坝新城幼儿园坚持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发力早、覆盖面广,着力打造“乐、精、勤、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精心营造“乐于劳动”的良好氛围。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营造以“劳动为乐”的良好氛围。注重领域融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深挖劳动精神,力争在学科备课中有体现,教学活动中有渗透,区角游戏中有实践。将每周四定为劳动日,五一劳动节作为劳动周,五月、十月作为劳动月,进行成果展示。
着力培养“精于劳动”的生活技能。充分挖掘校内劳动岗位,满足幼儿元化劳动需求,如生活农场、超市等劳动基地,开辟独立的班级种植区7个,安排每班幼儿轮流到种植劳作区进行劳动、采摘。聘请3名指导教师,指导提升劳动熟练程度,通过一日生活环节,培养整理场地、分发餐具、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技能。挂牌1个校外实践基地,采用“循序渐进+长足坚持+阶段性总结评价+后续学习改进”的方式,实现对实践技能的精准掌控。
注重培养“勤于劳动”的良好习惯。研发学生家庭劳动系列课程,制作“家庭劳动记录手册”。通过开展“家务小能手”“田间小帮手”“学做小厨师”等家庭实践活动,实行清单驱动督促幼儿养成每天劳动的好习惯。开展“致敬身边劳动者”“社区环境我来帮”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尊重普通劳动者,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联合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幼儿定期参加校外劳动、无字研学活动,全方位、多举措致力于幼儿勤于劳动的习惯养成。
深度挖掘“善于劳动”的美好创意。将校内劳动基地的劳动课程与“项目化学习”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周期,切身感受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及不同的护理方式,领会自己从种植、采摘、烹饪、摆盘、品尝下的“植物的一生”,有效激发学生享受生活的创造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