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平台。乐至县社区教育2018年试点,先后挂牌14个试点社区,实现全县原8个老区全覆盖,三举措让社区教育成为提升居民文明素养的加速器。
整合教育资源。抓机遇、重学习、精提炼,不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14个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依托资阳开放大学乐至分校,与老年大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等进行资源整合,构建“网络+项目+基地”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开展系列活动,实现学校、家庭及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强化管理机制。建机制、评优秀、求实效,逐步深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公开公平的原则,紧紧围绕满足居民生活和精神的需要等方面,制定“优秀社区”评比方案、评比标准,优化“优秀社区”评比活动。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制定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与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具体措施,确保扎实推进。建立效果评价机制,构建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类责任主体完成目标任务的进度与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评估,确保责任到位、效果到位,助力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
打造123特色品牌。讲协作、重培训、创特色,因地制宜地找准定位、体现特色、打造品牌。创建1个名师工作室。创建乐学至美•女性教育工作室指导各社区开展相关活动达427项次,活动开展与成果被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行走的书院》录制成专辑播放,2019年10月荣获“国家级终身教育学习品牌”。工作室领衔人杨莉红喜获“四川省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工作室导师谢志恒被评为“四川省百姓学习之星”。研究2个课题。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重点科研课题《农村地区社区教育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以乐至县为例》、国家开放大学科研课题《西部地区农村社区女性教育途径研究—以乐至县为例》均已成功结题。强化3个培训。重点抓好量大面广、群众满意度高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满足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保育、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培训,加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培训,充分调动居民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性,结合创文及党员双报到人员等建立社区教育志愿者资源库。各社区及时编撰报送简报62篇,被省、市级主流媒体采用6篇,结题报告2份,营造“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