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以来,集益小学积极响应落实国家号召,依托学科主题教研,持续推进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数学组在优化基础性作业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需求,不断探索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创造性”,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体验,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走减负提质之路。
五年级数学组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在单元教学中采用了以研促学、以优带困、以图导思等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深度思考。下面以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以研促学,争做研究小学者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中,同学们从未知出发联系已知,运用拼一拼、割一割、移一移、补一补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完成公式的推导。
以优带困,争当讲题小老师
学生通过课前同伴辅导,共同预习;课中分享,全班思考;课后练习,全班挑战,逐步从自己学过渡到相互学再到教别人学。尤其在练习环节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逻辑与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以图导思,争做总结小专家
思维导图是借助关键词、图形、符号等信息,逐级表现相互联系的知识,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呈现思考过程的一种直观思维方式。它连点成线、扩线成面,在相关联知识之间建立记忆链条,使知识体系化、思维可视化。有研究表明,应用思维导图确实可以帮助大脑整理信息和发散思维,从而提高效率。思维导图在数学课中的运用,既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知识总结与结构化思考的能力。对于部分同学,能运用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计算即可;对于善于总结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常见的多边形面积计算进行关联,在图形面积计算中深入渗透转化思想。
通过特色化、创新化的作业设计,达到了“双减”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重塑教育之“质”,重组教育之“形”,重寻教育之“源”,孩子们不断地成长和蜕变,教师也在一次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探索中寻得教育的初心与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