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的沟通 老师说话也要谨言慎行
相比于为孩子拍照片和视频的任务,更让老师头疼的,是在群里和家长沟通得“语言平和,拿捏准确”。
刘明老师,就常为聊天问题感到头疼。他说,文字留在微信群里,就成了证据,每个老师都知道要谨言慎行。
他讲起班里数学老师在群聊时被“怒怼”的经历。
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退步,数学老师在群里@了孩子家长,提醒家长孩子数学下滑,要多注意点。
本是一句善意提醒,可谁曾想,孩子的爸爸来了气,在群里回应数学老师:“我孩子那么聪明,成绩下滑是老师的问题。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面对家长的“玻璃心”,刘明说,老师们不得不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在群聊时把握分寸,照顾到每位家长的面子,谨言慎行很重要。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黄老师的聊天群规里也写明:“家长不得在群内咨询孩子的表现,有需要请电话或到校交流。”几位班主任私下也约定好,只在群里发学校的公告和班级事物,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任何讨论。
幼儿园出聊天规则,还家长群本来模样
家长微信群是把双刃剑,它的存在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但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要营造良好的聊天环境,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在网络世界做“戏精”。
这不,大连一所幼儿园就专门为微信家长群立了9条规矩。据媒体公开报道,这9条规定中写着:教师在上班期间专注于带孩子进行活动,无法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教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等等。
这份规定还特别说明,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也会让老师觉得比较尴尬。
其实,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忙于三尺讲台已经不易。在和老师沟通时,不妨多一份谅解,多一份支持。家长与老师并肩作战,才能真正实现家校联盟,让孩子学有所成。
而来自每个家庭对老师的尊重,或许才是教师节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原标题:教师抱怨“家长群”成隐形负担:每天都在开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