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记者从成都市规划局获悉,成都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在教育方面,成都充分考虑人口聚集趋势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将五城区和高新区千人学位基准指标分别提升至幼儿园31座/千人,小学60座/千人,中学62座/千人。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为公众提供并为所有人共享的设施,主要包括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必须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商业服务等几大类。据悉,成都市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去年8月,《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已经经成都市政府批复同意。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将基本形成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相匹配、与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起全市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规划以促进成都市中心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基本公服设施体系,有效控制和引导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出发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目标。通过借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便民服务圈的规划建设经验,按15分钟步行距离(800-1000米)为服务半径合理配置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商业、市政等8大类18项基础性、社区性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标准配置,以完善社区配套,提升城市功能,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同时,本着节约集约的原则,鼓励建设社区综合体,形成标志性、活力性、高品质的社区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社区服务。
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悉,近年来,成都市也出台了《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建立了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体系,确定了全市统筹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借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便民服务圈的规划建设经验,划定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圈,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利用。
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成都市规划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相继编制完成了涵盖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养老及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专项规划,科学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
“我们对标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深入研究成都市的人口特征,分析新形势、新要求下的供需关系,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标准。”该负责人以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成都充分考虑人口聚集趋势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将五城区和高新区千人学位基准指标分别提升至幼儿园31座/千人,小学60座/千人,中学62座/千人;进一步对各区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武侯区和高新区的人口更加年轻化,对千人学位指标进行上浮,分别为幼儿园33座/千人,小学63座/千人,中学66座/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