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到信用社怎么走?”,“向前走,右边”,“有多远”,“大约走路五分钟”,“谢谢”。这是在理塘县芒康村的普通话培训班上,村民们用普通话表演上节课学习过的情景对话,课堂上不时传来掌声、笑声。
2019年,芒康村全体贫困户顺利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的脱贫标准,全村成功脱贫退出。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提前谋划,四川电大决定对芒康村牧区群众进行专项普通话培训,。听说这一消息后,芒康村群众反应热烈,前后共有40余名村民踊跃报名,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
4月14日-18日,在为期近一周的普通话培训中,芒康村村活动中心每天座无虚席。大部分群众以零基础开始,但是他们不畏困难,认真听课,按照要求从 “嘎、卡、噶、阿……”到“啊、喔、鹅……”认真发音,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主动将所学应用到日常对话中。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庞、一遍遍对文字发音的重复以及一次次争先恐后的举手提问,处处彰显着芒康村牧民们不甘人后、积极奋发的群众热情。
“这几天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普通话水平,感谢吴老师、感谢四川电大让我们学习普通话,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这样以后出去办事就更方便了”。在最后一节普通话培训结束后,芒康村民当真尼玛给文法学院吴会灵老师敬上洁白的哈达时,用不太标准普通话激动地说道。
4月18日,四川电大在芒康村举办第一期普通话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村活动中心二楼隆重举行。芒康村村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以及培训班结业村民代表齐聚一堂领取普通话结业证书,气氛热烈而隆重。
承担此次授课任务的是四川电大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吴会灵老师。在开班前,吴老师就积极主动与驻村工作队沟通联系,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后,精心设计了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到理塘后,她克服强烈的高反和不适,积极投入培训工作。课堂上,吴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良好课堂情绪的调动、新颖有趣的游戏环节,使得村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日常对话和交流。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类似芒康村这种边远藏区特别是边远牧区,牧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语言不畅是影响村民外出打工和发家致富的一个很大障碍。根据芒康村实际情况,芒康村驻村工作队向学校提出将普通话培训作为2020年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得到学校党委的同意,并在疫情缓和的第一时间里狠抓落实。学校责成文法学院、培训学院等单位作为责任部门,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选派业务水平高、身体适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赴芒康开展驻村帮扶教学。此次第一期普通话培训结束后,四川电大还将通过定期开展面授培训、“小手拉大手、推普一起走”等活动以及利用“语言扶贫”APP等多种方式继续在芒康村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