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幼儿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的干扰,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形象,有利于培养文明有礼的下一代,形成真善美的良好礼仪氛围。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社会教育合力,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明礼仪 教育实践 探究
随着幼儿礼仪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的幼儿园都展开了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幼师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者们深刻的体会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很多的孩子都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老师们对这样性格孩子的未来感到很担忧,加强礼仪教育,让孩子们学会知书达理,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幼儿是很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一是把握礼仪教育的丰富内涵,构建全方位的礼仪教育内容体系。 包含个人礼仪修养,涉及面部表情、言语、体态等,又包含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礼仪、通联礼仪、应酬礼仪、聚会礼仪和餐饮礼仪等。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礼仪教育方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时机,通过移情教育、情境创设、观点采择、角色扮演等,为幼儿提供练习和巩固礼仪行为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三是结合生活场景,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环境。注重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时时处处渗透礼仪教育,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如创设礼仪文化长廊,介绍各种礼仪;创设礼仪漫画坊,让幼儿用漫画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眼中的文明行为等。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呢?下面谈谈以下几方面策略及途径。
一、礼仪活动开发的多样化:
(一)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人手制订了礼仪目标,确立了指导策略。如“来园时的问候礼仪教育”,主要指导策略有三:
一是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
二是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
三是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如:请有良好礼仪的幼儿做榜样进行示范,在幼儿之间开展与“问候”有关的游戏……
(二)渗透在主题活动中
结合幼儿礼仪养成情况,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景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大一岁了》,目标是让幼儿遵守日常的礼仪规范,增强自律意识,知道同伴间友好相处。学习合作分享等交往方法。依据该主题目标,我们可以安排《好朋友》《我是值日生》《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
(三)渗透在评价活动中
适当的评价不仅起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宝贝”、“每周之星”、“流动红旗”等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联系的“月评价”和“学期幼儿测评”等,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在游戏中捕捉分歧,渗透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运用游戏活动进行各方面的知识教育与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游戏中,由于种种不甚行为,抑或难以预料的意外情节的出现,往往会引发幼儿的矛盾,他们在分歧中争论、吵闹。这时候,我们就要问明缘由,结合这一契机,通过矛盾分歧的礼仪性解决,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譬如在一次黑猫警长的游戏活动中,警长与一名歹徒最后扭打在了一起,不可开交。最后经过老师的询问,原来警长在抓歹徒的时候,把歹徒弄疼了,歹徒不服气,就反击,于是就打起来。这时,老师告诉歹徒,警长不是故意的,我们不能动手打人;还告诉警长说,在以后的游戏中一定要小心,弄疼了别人要注意及时道歉。俩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不对,都说以后一定要礼貌对待对方。
(五)渗透在环境布置中
在幼儿园大环境中,我们以“礼仪教育”为主旋律。文化长廊、展板上、主题墙上、走廊上、梯阶上均图文并茂的向幼儿介绍着基本礼仪常识,讲述着幼儿生活中的礼仪小故事。比如:在小班后门口创设了“我是乖宝宝”的区域,上面有小朋友的照片,有的是和家人的合影,有的是给爸爸妈妈端茶,给他人让座,给长辈捶背、洗脚等;引导孩子爱父母,尊重长辈,平时生活中礼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从小做个有礼貌的乖宝宝。中班的交往礼仪中,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并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大班的学习礼仪中,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做到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服从活动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等。
(六)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
创设多元化的校园实践活动:每周一星评选、表彰活动,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等活动。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以手抄报、摄影展、文明礼仪简报、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播放礼仪活动宣传光碟等多种形式,到社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等。
(七)配合家庭教育,强化礼仪教育
家庭是幼儿培养良好礼仪行为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塑造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又一环节,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配合和补充,是幼儿礼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互动关系,以家庭为单位,在家长的配合下促进幼儿礼仪教育协调发展。可采用以下策略:为家长召开礼仪教育动员大会。教师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幼儿礼仪培养”的动员大会,为家长介绍幼儿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基本的礼仪常识等,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礼仪教育的活动中来。请家长评价文明宝宝。制作“礼仪家园联系本”,将每周的礼仪教学内容以及幼儿在园表现记录下来,再转交给家长,让家长也将幼儿在家中、在社区中的行为和变化记录下来,作为评价依据,关注幼儿的点滴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教师还应在家庭中开展文明宝宝评价活动,一是为了引导家长学会评价自己孩子的礼仪行为;二是为了引起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家长通过教师发给的表格记录幼儿的点滴成长、点滴改变,以自身为表率,不断引导孩子成长,养成良好礼仪。
二、礼仪课程实践探究的多元化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探究,注重在各大领域中渗透礼仪教育,扩大到各领域相互渗透。例如:充分挖掘“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中涵盖的礼仪教育资源,把各领域的活动内容有机的和礼仪教育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活动中感悟礼仪。如通过语言活动《三只蝴蝶》、《祝你新年快乐》等故事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团结友爱、相亲相爱带来的快乐;也可以通过歌曲、舞蹈、游戏等形式表演体验感受好朋友喜欢在一起的美好心情。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巩固文明礼貌的交往用语。多元的活动体现课程的多元化,也可以丰富幼儿活动内容,拓展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其口头表达、相互交往的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使幼儿掌握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学会简单的社交礼仪,习得礼仪行为,激发孩子关心爱护他人的情怀。
三、开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讨沙龙活动
开发文明礼仪校本课程,针对实践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带着过程性的材料、典型个案进行研讨、分享。在研讨沙龙上,邀请幼教专家、知名教师、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使礼仪教育实践研究攻关破难,形成共识,得以不断完善、深化。
四、幼儿文明礼仪实践探究的考核与评价。
加强文明礼仪活动开展的常规管理,同年级教师要经常开展礼仪特色课程的磨课活动,实施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在备课中注重确立正确目标,切忌过程与目标脱节;要加强课后反思,及时纠正编差;要注意各年级段的衔接工作,制订特色主题活动计划时,小、中、大班年级要互相通气,商量制订,避免教育活动的随意性,努力向孩子最近发展区发展;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班级,了解教师和幼儿的情况,面对面交流他们对活动的困惑与需求,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全体教师员工更好开展幼儿文明礼仪实践探究。
对于开展的实践研究活动,应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根据教师在活动前是否制定活动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情景、是否融幼儿礼仪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在活动中是否作观察记录,幼儿每次活动量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活动后幼儿是否有所积极的改变,家长的认可情况,是否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探究中,让幼儿能获得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体验到与同伴、老师、长辈、特殊人群相互关爱的快乐和重要,使孩子们更加自信、活泼、健康。通过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去感知礼仪、认识礼仪、接受礼仪,让家长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礼仪教育的作用,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活动中,感受孩子的发展和变化,逐渐意识到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提高自身礼仪素质的必要性。同时,让社会从幼儿园礼仪教育中受到感染,能都来重视礼仪教育,营造更好的礼仪教育大氛围。
参考文献:
[1]作者:北京小红花图书工作室.《幼儿礼仪教育》. 青岛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
[2]作者:纪亚飞. 《儿童礼仪图画故事》(全四册)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