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青神县实验幼儿园 张喜庆
在全国人民共同抗“疫”期间,在张喜庆一家发生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故事。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张喜庆是有30多年工龄的普通幼儿男教师,也是一名有着10多年党龄的基层党员。当疫情形式严峻,需要更多的基层志愿者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时,父亲秉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想法,在青神县实验幼儿园党支部发出倡议后第一个报名,勇当抗“疫”先锋,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队伍当中。
由于实幼团队女教师居多,作为为数不多的男子汉,张老师主动请缨担任晚上值守工作。每天傍晚,匆匆吃过晚饭,张喜庆便全副武装地前往他所负责的值守的小区门口,开始了晚间防控执勤工作。每当有小区居民进出,他都要上前登记信息,提醒居民做好防范措施,并给进出车辆仔细喷洒酒精消毒……夜深寒重,光线昏暗,50岁的张老师仍坚持站岗,举着手电筒,为进出人员登记消毒,直到深夜,才挟裹着一身寒气回到家中。
在家里,作为老党员的张喜庆开始“上党课”了,听众当然是他的妻子和女儿。谈起疫情防控情况:“小区里的住户都比较配合,防控意识也比较强,我们县的疫情防控工作在积极推进。不过还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于是,在张老师的积极动员下,他的妻子宋巧英,实验幼儿园的一名普通生活老师也响应号召,主动向幼儿园提出申请成为志愿者,加入到了防疫工作中。
为了保障值守质量,两口子协调好值守时间。张喜庆值夜班,妻子值早班。每天一大早,妻子便出门值守,麻利的宋巧英帮住户倒垃圾,帮忙采购物品,联系网格员,被住户们亲热地称为“宋大姐”!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当小区里的小朋友因在家中无聊,想要出门时,宋老师耐心地劝导,用心用情参与到值守工作中,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吃午饭,和她通电话,总是匆匆说上几句便挂断。
父母早出晚归,冲锋在前,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张顺舟为他们感到自豪的同时,也积极行动起来。2月3日,国家教育部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中,号召广大青年学子做一名“守护者”,担使命、保安康;做一名“修行者”,宅其身,抱道行;做一名“识途者”,做到游必有方。读到这封信,顺舟深刻意识到,自己与祖国同命运,她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每天在家中,为父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关心疫情相关的新闻报道,并积极向身边亲友进行科普宣传,为疫情贡献青年力量。
这是张喜庆一家在疫情期间的日常。最令大家动容的是在一天工作结束后的深夜里,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谈笑的时光。在外,父母是勇敢而乐观的志愿者,回到家中,他们是平凡而又让子女引以为傲的亲人。家人围坐,灯火可亲,那灯光在寒夜里,显得温暖而明亮。那灯光照亮长夜,而长夜的尽头,便是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后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