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有效转化后进生
——以我的“逐梦班”为例
四川省大英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漆英
【摘要】后进生,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的特殊群体。只要我们能找到适合的转化策略,后进生也能昂起头来;只要我们不断给后进生搭建平台,他们也能努力向上生长。
【主题词】综合施策 有效 转化 后进生
后进生,也就是弱差生,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的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弱”,主要表现在基础弱、自信心弱、交往能力弱等方面;其“差”,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抗挫能力差等方面。而学生一旦被冠以“后进生”之名,家长就失去了希望,教师就失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学生往往就自暴自弃,从此在心理压抑中生活、学习,人生一片茫然。
后进生真的就那么“弱”、那么“差”吗?否!后进生是否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能!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找到适合的转化策略,后进生也能昂起头来;只要我们不断给后进生搭建平台,他们也能努力向上生长。下面就以我的“逐梦班”为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潜能,有效转化后进生,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一、有教无类,躬行实践
后进生是学校以及班级客观存在的,不容回避。切实有效转化后进生,不仅仅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校长必须思考的大事。作为校长,不仅要抓好学校管理,也要沉下去以身示范。
为了践行“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长的喜悦”的办学理念,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前,我召集初三教师开了一次会,向老师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将年级倒数42名的后进生另外组建一个班级,全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升学梦。这个提议让老师们颇为惊讶。班上少几名没有升学希望的学生,对原班级的班主任和老师来讲自然是乐意的。但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也是大家都认同的理念。可是新组建的这个特殊班级谁来管?哪些老师来教?这个问题让老师们纷纷沉默。“这个班的班主任,我来当!”同时承诺:要让这个班的30名孩子升上重点高中。
二、综合施策,有效转化
各校有各自的校情,学生有自身的特殊。转化后进生,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对策,综合施策,从而实现转化效益的最大化。
(一)了解实情,有效沟通。搭建师生有效沟通平台,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状况,熟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态,才能切实制定转化策略。“班上有几个孩子上课打瞌睡呀!怎么回事?是不是晚上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看小说呀?”“就是,作业也很差,这样下去,我看都没希望啦!”……面对科任老师们的反馈和质疑,作为班主任的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必要对全班孩子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孩子谈心、家长面谈和原班教师访谈的工作。真是,“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孩子们的问题根源确实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类型:一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学习为啥,将来干啥;二是学习习惯较差,不会预习,不会笔记,作业抄袭;三是缺乏自信,怀疑自己,丧失信心,缺乏斗志;四是家庭教育滞后,班级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来自离异家庭或留守家庭;五是人际交往紧张,没有要好的朋友,独来独往,其言行简单粗暴。
(二)精心诊断,制定策略。沟通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你说话,不是要你做麦霸;要你倾听,不是要你沉默;有时候需要提出建议,有时候只需要给予鼓励;谈话里的见招拆招,相机而动,一切只为“搞定”。了解了孩子们的这些问题,团队及时召开班级教师会议,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布置和安排今后工作的重心和方向, 就是“重精神、育习惯、巧沟通、强训练”,由此形成特殊班管理理念。。
(三)家校合力,开面破局。教育生态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学校教育只是一个子系统,身处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学生还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只有将伴随学生成长、发展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股重要的教育力量融合起来,才能在充分发挥各自教育优势的同时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开学之初,我组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们分析了孩子的成绩和班级组建的目的,介绍了教师的组成,强调班级的管理原则。会上,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女儿出生时因吸入性肺炎导致大脑损伤,尽管3岁还不会喊爸爸妈妈,5岁还不会做简单的加减法,入学时学习困难,小学成绩平平,但我们没有放弃,坚决不放弃,从初中开始坚持陪伴、鼓励,使女儿逐渐成长起来,初中毕业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并保读研究生毕业,如今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成绩。“我们也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学校的老师,每天晚上也要花一定时间陪孩子学习,和孩子沟通,多表扬孩子。”家校合力由此形成。
(四)精神激励,助力成长。精神是人类的另一个太阳,照亮自己,也照亮
别人,精神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心理学呼吁学生运用自我意识和批判的思维来考察自己的梦想、价值观、兴趣、技能、需要、认同、自尊和人际关系,并设置以个人的成功愿景为基础的各种目标。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法则。开展精神激励,是这个特殊班的工作常态。“我为班级来命名”:“逐梦班”;每日晨读3分钟励志演讲,每周一句励志警语、观看励志小视频等,让孩子们重塑理想,重拾信心,落实行动;将班级分为七个班级管理小组和七个互助行动小组,让每一个孩子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的主人,班规大家定,班纪大家守。班委干部轮流制,从未当过干部的孩子人人当上了干部;制定阶段和毕业目标,共同制定班规班约,共同参与兴趣小组;阳光奖励,承诺每学月检测第一名和进步最快的小组与我和老师们共享“串串香”;考前一个月,组织学生外出游学,参观名人故居,诵读名人诗句,澎湃胸中力量。
(五)学科配合,松弛有张。家校合力是成功的起步,学科教师配合是成功的关键。召开学科教师会,包生负责,管思想,管习惯,管学习。要求学科教师采取“菜单式”备课和作业,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稳步推进,全面开花。科任教师针对本班孩子们的情况,独立备课、优化作业、及时反馈、错题跟踪、方法归纳等,全方位的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瓶颈。
三、静待花开,品质不凡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小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毕业考试的喜讯传来,42名孩子,实际分数达到重点高中招生分线的有32人。全班27名同学报考县重点高中,25名同学被正式录取,其余同学被普通高中录取。孩子们都顺利毕业,开启了这些孩子人生新的旅程。“逐梦班”的孩子们成功了!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最前面的那部分学生,而是取决于相当数量的后进生。只要我们敢于实践,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沟通心理学》,内藤谊人著,南方出版社,2014年3月;
(2)《卡耐基成功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5年10月;
(3)《教育生态学理论研究综述》,袁洁婷,《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