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随着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正式实施,去年四川公布了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这10个名字熠熠生辉。
然而,相较于其他历史文化名人,落下闳显得有些鲜为人知。实际上他的贡献,应该被更多人熟知。著名教育家、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查有梁教授,研究了落下闳30多年。在他看来,对中国“二十四节气”贡献最大的人正是四川的历史名人、中国古代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也就是网友热议的“春节老人”。
落下闳(约公元前2世纪),西汉民间天文学家。复姓落下,名闳,一作洛下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属四川)人。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3年)受武帝征聘,官居太史待诏。他曾与邓平、唐都创制《太初历》。测定过二十八宿赤道距离(赤经差)。
查有梁教授介绍,落下闳首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是贡献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浑天说创始人之一。
落下闳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还创制《太初历》,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落下闳具体负责制定的《太初历》,于公元前104年由汉武帝颁布,这部《太初历》完整记载于《汉书》之中,在天文历法上有重大创新。《太初历》是人们认识理解中国传统的100多种历法,以及认识中国传统的浑天说的宇宙理论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落下闳研究制定的《太初历》,集中国传统历法之大成,在系统观测和数学结构方面有一系列创新,成为落下闳系统,与比他晚200年的古代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所建构的系统相比较,各有特色,影响深远,永载史册。”查有梁评价道。
“因此,阆中市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春节老人’落下闳的形象,我完全支持。”查有梁说,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让更多人认识落下闳,了解落下闳,进而传播和弘扬这位历史文化名人身上的科学精神。
专家认为,四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巨匠灿若星辰。特别是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闪烁着四川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组织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对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