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商务合作:19196450083 QQ群:475709268
     

搜索

投稿邮箱:scjyxxw@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论文

充满“套路”的数学题到底想考什么?

时间:2018-02-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朱昌俊   浏览量:860
字体:      

朱昌俊upU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一道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题引发了朋友圈热议,家长们开动脑筋都来一试身手,却算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不是答案不唯一,而是前三种都是错的。问题就出在家长们大多没留意题干中的多处“陷阱”。有网友吐槽:“给小学生出题弄这么多小心机和套路有必要吗?现在孩子可真累!”(辽沈晚报)upU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很明显,这类题所考察的绝不只是做题者的数学解题能力,而是更考验对“细节”的观察和专注能力。用新闻中引述的老师的话来说,即是“从数学角度去看这个细节,是整体和局部不同的问题,数学思维中很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换言之,要做对这类题,对做题过程的把握很重要,结果只是其次。但不少人认为这类题“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恰恰是“答案有很多种”,这已然是误解了出题者的意图,也体现出我们根深蒂固的“答案思维”。upU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另外,不少人替孩子叫苦时,其实也更多是站在成年人角度的一种想当然。首先,依据常识,这类题不太可能是当前小学生的“日常作业”,而更应被看作是额外的“开胃菜”。在常规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之外,做做这样的题开拓思维,未尝不少好事。其次,更不能简单以这类题一般不考,或者单纯说“陷阱”太多,就否定其意义。毕竟,很多常规习题中,也经常会出现“陷阱”,而不落入出题者设置的“陷阱”,本身就是对做题者能力的一种考察。upU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对于这类创新试题,真正要反对的其实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刁难而刁难”,缺乏清晰的出题意图和考察对象的“伪创新题”。一来,它本身就未经过科学的教育逻辑检验,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智力游戏”;二来,出题的目的可能仅仅就是要为了难倒做题者。某种程度上,朋友圈中许多成人热衷于转发和参与这种试题训练,也是某种应试教育后的“条件反射”,即认为做对了某道题,得到了一个标准答案,就是一种胜利或是能力的体现。在这里,答案变得比逻辑和思维更重要,对应的其实是一种很难消除的“难题”情结。upU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因此,充满“套路”的数学题,问题其实并不在“陷阱”多,而是在于它是否仍是以得出“标准答案”为主要目的,是否有着科学的出题意图和考察对象。upU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原标题:充满“套路”的数学题到底想考什么?upU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整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巴中人才网  巴中人才  巴中招聘网  巴中人才招聘网  巴中招聘  巴中求职  巴中找工作
热门推荐
最新浏览
全站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