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商务合作:19196450083 QQ群:475709268
     

搜索

投稿邮箱:scjyxxw@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论文

剑阁县龙江小学校国学研究纪实

时间:2018-01-21   来源:剑阁县龙江小学校    作者:郭明庭 何朝霞   浏览量:860
字体:      

摘要  一所学校,都有它特定的环境;一个地方,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无论城镇或乡村,学校已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的象征。主导经典诗文、地域文化、乡贤文化的发掘、探究、利用,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夯实书香校园的底蕴,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探究性,奠定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激励学生建设家乡的志向。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乡贤文化   校本教材   经典诵读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剑阁县龙江小学校,坐落在剑门关外,背依宝龙山,面临清江河。自清末翰林李榕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在下寺友于庄静默斋开馆教授蒙童创办,迄今已有百年历史。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随着县城规划的发展,缘于城镇化因素,我校成为全县唯一一所规模最大的小学,学生与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成了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教育群体。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家庭经济收入的差距,使我们教育又有了特殊性。因此,龙江小学非常重视挖掘校园历史文化,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2004年,剑阁县龙江小学开始接触并实践“百萌诵读”读经典的教育活动。一年之后,成功承办了西南地区“经典诵读”教育成果展示的观摩活动。也就从那时起,我们学校开始了“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开始了广泛的经典诵读尝试教学。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近几年来,生本教育、群文阅读教学如火如荼,渐成燎原之势,我们也顺势而为在课堂教学中推广、普及大阅读活动。遵循新课标的课改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一、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营造学生阅读氛围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剑阁县龙江小学教育志》这样记载:“龙江小学是翰林李榕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在下寺友于庄静默斋开馆教授蒙童创办的。”【1】《廉政瞭望》记者夏芯评价道“晚清翰林李榕是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人。他33岁中进士后步入仕途,49岁累功升至湖南布政使,达到仕途高峰,然而却在捐输政策上得罪地方豪强遭诬告,两年后被罢免官职。回乡后不仅应邀撰写地方志,还重拾耕读文化,展开了长达20年的教学生涯,直到生命结束。从廉官到乡贤,李榕的一生不因处高而失低调,也不因处低而失傲骨。”【2】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人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产物,地域特殊文化,常常最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我们学校行政班子及老师们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集李榕所继承的儒道相融的思想文化,深入发掘和研究,创建了李榕纪念馆,建立了川北首家“家风教育德育基地”。李榕主张的“古道树人”的教育思想、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和造福桑梓的办学之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李榕纪念馆陈列室、洗砚池、十三峰亭、清廉石、友于庄、景愿石蕴含了李榕生平故事的缩影;舞台正中“尔无学问休言命,我有权衡要读书”,纪念馆大门“冰生于水寒于水,云出其山雨其山”,树人堂大门“清虚可抱朗月为怀,视听在天修为在己”,“尚礼楼”大门“述古穿今文无妄作,观天察地人不虚生”四副楹联,以及从校园“礼仪路”“家风苑”的“莫讶达官少橐钱,吾家两世砚为田。汝曹况有森森骨,他日应无葛帔怜。”“传经列帐气殊豪,李雪盈门望自高。我是城南老学究,篮舆从不责君劳。”等李榕诗文,从中可以窥探出为官严于律己和执教“家国”情怀。因为李榕的学识渊博,因为李榕的为官清正廉明,因为李榕的教育主张,因为李榕对父老乡亲的善良厚爱,我们结合现代新课标理念,将李榕的儒家文化融进我们的校园文化,形成自主的学风和校风: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学    风: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校    风:书声琅琅  墨韵飘香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知行礼让  活力飞扬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表面热闹和书籍的堆放,要有真正的课程形式表现出来。我们鉴古思今,打造班级文化阵地建设,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班训班风、名人名言、名人挂像,教室后的黑板报,教室外的班级文化展示园地,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新的完成。不断更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有用信息、收集素材、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课堂群文阅读的深入打开了实践运用的途径,也为推进群文阅读教学增添了活力和希望。比如我校四年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直传承着“四季的对话”这一栏目,学生会自主收集有关春夏秋冬季节文化;五年级保留着“军事天地”的研究,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军事家的故事到现代战争,把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推向深入。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二、诵读经典和校本教材,注重阅读习惯养成过程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曾诞生了数以万计的杰出诗人,创作出数以百万计的优秀诗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魂。古诗文诵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育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文化之旅。经常诵读,既利于修身养性,又能使语言表达流畅,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与经典为师,以圣贤为友,在与上下古今大师的对话中变得高雅而高尚,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撑起一片诗意的天地。为当下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沃土;为语文教育的未来指引了路径。因此,我校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运用经典方面做了如下探索: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一)制定方案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1、厘清经典诵读的意义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时光流逝,岁月不言;你若读诗,风雅自来。教育的首要的任务是立德育人,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2、措施与要求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字,律和声。”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为养成学生诵读的习惯,我们提出如下要求: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1)保证诵读时间。自2005年,我校成功举办“西南地区经典诵读及成果展示会”以来,坚持固定每天早上二十分钟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时间,形成制度。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两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2)指导诵读的方法。各班级读书会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教师与学生一起诵读。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读书会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3)寓诵读于活动中。我校开展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小学生广播体操、课间吟诵《弟子规》、文明礼仪操。把经典吟诵穿插在课间活动中。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4)习惯在于过程管理。坚持每天1——5年级利用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5)培养吟诵小能手。乡村少年宫活动中,开设经典诵读班,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进行提升训练,形成独特的风景线。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二)诵读文本的选择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2004年,我校被确立为“百萌诵读”学校,得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赠送《中华古诗文普及读本》(1—6册)两千余本;学校订购了推荐书目《国学经典诵读》;在深入研究李榕的基础上,编写了校本教材《我们的学校》、《李榕先生故事》、《李榕诗词楹联赏析》。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二)展现形式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1)我给大家讲美文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学生把自己收集诵读的古诗文、故事讲给同学听。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2)吟诵经典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古诗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在徐顺建教授吟诵理论指导下,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吟诵古诗文的活动。如孟郊《游子吟》,苏轼《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别亦难》,白居易《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古诗词歌曲。在低年级,班级读书会把经典诵读难度分解,运用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编成歌谣或模拟“凯叔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诵读《笠翁对韵》。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2016年3月,六年级四班升旗活动班级风采展示时,吟唱《明日歌》,全校师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吟诵经典的魅力。郭明庭老师写了《春风拂柳话吟诵》,给予鼓励,激励学生把吟诵这种阅读方法坚持下去。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3)给经典配图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他们思维力,想象力。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4)在实践活动中感悟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抽象的知识浮于表面,学生很难铭记于心,把知识运用实践活动,既能加深印象,又能获得心灵的共鸣。各班级读书会根据班级情况,展开各种实践活动。春天的郊游,老师们提前安排诗歌的吟诵准备;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也分类指导;学校读书节各项活动,孩子们主动展现风格;《中国诗词大会》在剑门关拍摄花絮、《剑门关诗歌节暨颁奖晚会》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见闻,有利于对诗词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5)运用经典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学生诵读经典,能在实际中运用,更能让他们乐于好于诵读。这也是我们诵读的一个目标,在实际中,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经典。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我们不仅有乡贤文化资源,学校处在近门关外,还能走进蜀道,感受厚重的蜀道文化和红色文化。《蜀道难》《剑门蜀道遇微雨》《出师表》,这些经典,在组织学生在游览剑门关前都能背下来;学生习作《将军,向你致敬》,是孩子们在徐向前、王树声将军雕像前深情的表述;孩子们在剑门关演唱的《千年一梦剑门关》,回忆了剑门关的历史,见证了剑门关的现在,唱响了家乡的未来;孩子们吟诵的《龙江小学赋》,饱含着对学校的崇敬与感谢。这稚嫩的声音中,洋溢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心啊。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运用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是最直接的人文资源,其激励性远远超出其他形式的教育资源。学校历史、县城搬迁、乡贤文化、剑门关及蜀道文化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的学校》、《李榕故事》、《李榕诗词楹联选粹》,彰显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三、拓展活动内容,激发学生语文实践愿望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剑阁县龙江小学作为广元市教师专业发展基地示范学校,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植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沃土之中,运用丰富的活动载体,寓教于乐,创设氛围,养成学生学习、思考、实践的习惯。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1、成立“龙江诗社”。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号召动员广大师生诵诗、赏诗和作诗,拓宽师生视野,增长师生知识,净化师生心灵,陶冶师生情操,培养师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从而提高师生文化和道德修养。努力营造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的良好氛围,形成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学校诗词教学的办学特色。郭明庭、杨晓丽等老师,蹇志超、张梓龙等学生的作品不时发表在各种刊物。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2、创办了校园小报《童心桥》。我们认为,阅读是理解,是感悟,是欣赏,是积累,作文则是运用,是创作,是表达,是释放。改变作文教学的方法,就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给学生一个语文实践的场所。我们将《童心桥》设置成“学校大事”、“写作小能手”、“习作天地”、“小小作家”四个板块。在学校读书会框架原则上,《童心桥》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学生,迄今已经发行70余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3、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用愉快阅读培养学生兴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读书氛围;利用各种展示,各种竞赛,各种征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沉淀文化,陶冶情操,栖息心灵的乐园,体验成功的平台。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1)2005年,学校承办了 “西南地区经典诵读及成果展示会”,时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陈越光先生亲临现场指导,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和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2)乡村少年宫开办“经典诵读班”,聘请学校语文功底扎实的教师指导。在历次“六一儿童节”和“留守儿童节”的活动中,学校都把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班的诗词吟诵作为必须保留的传统节目进行展示。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3)教科室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展开作文评选活动,向学校校报、《广元留守儿童报》、广元青年作家网、中国校园作家协会、《白露文学》等推荐学生作品,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2016年11月参加市文轩教育杯青少年“经典诵读会”,取得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学校获得2016年广元市经典诵读“基层组织奖”,学生蹇志超参加《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征文获得三等奖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4)组织教师撰写国学经典教学点滴感受,参加征文比赛。名师工作室何朝霞老师撰写的《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王芳老师《小学一年级口语交际中的课改尝试》获国家级奖励。郭明庭老师录制的《古诗词读诵》获得剑阁县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件一等奖;参加四川教育报刊社数字发展中心的 “寻找教育阅读推广人”主题征文活动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教育阅读推广人”;参加《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征文一等奖,用事实证明了我们在阅读教育中对学生产生的广泛影响。6d0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整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巴中人才网  巴中人才  巴中招聘网  巴中人才招聘网  巴中招聘  巴中求职  巴中找工作
热门推荐
最新浏览
全站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