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同管理同考核,制定师德教育课程表,教师每年参加师德教育培训不少于10学时。抓实常规课程,学校政治业务学习坚持每周讲师德,把师德教育列为校本培训必修课,突出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师德规范和政策文件学习,宣传师德典型先进事迹,开展反面案例警示教育。举办2年一届的“高峰小学名师成长故事汇”活动,邀请县内名师作讲座,借鉴“他山之石”;邀请县内名师讲故事,汲取“身边营养”。坚持每年一期的“师德师风全员集中培训”,近年围绕“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专业成长、幸福教师”“打造一间幸福的教室”等主题,举办培训4期,全校82名教师同时参训。
二是强化考核监管。严把入口关,对新入职教师师德素养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严把评价关,在师德年度考核中实行“开门评议”,引入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对家长、学生、教师互评得分率低于60%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在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选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全覆盖“开门评师德”,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师德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师德督查、学生评教、舆情搜集等机制,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将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正确导向,营造浓厚的教书育人氛围。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开专栏、设专版,全天候、全方位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每年宣传上10人次。突出师德为首,在绩效考核、晋职竞岗、评优选拔中,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条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优先考虑。开展“师德标兵”和各类优秀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立德树人,每年评选各级各类优秀教师10多名,占一线教师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