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全国“防震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为真正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的应急避险能力,进一步深化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保证全校师生在地震预报发布或地震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疏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伤害,从而提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2018年4月18日下午3:15分,汶川县漩口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为了将演习活动做实做细,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演练方案,在演习前进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各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地震知识及避险教育,让学生熟悉、学习并练习了应急避震和安全疏散的方法。
下午3:15分第一声警报响起,各楼层的安全员和班主任迅速到位,组织学生就近通过桌子当掩体进行躲避,学生躲在课桌下,双手抱头。1分钟后,第二声警报响起,学生开始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预设的路线有序撤离,撤离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要求保护自己的头部,并做到不拥挤和喧哗,经过1分30秒的时间全体师生离开教学楼跑到校前广场,各班清点人数,向总指挥报告。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均能做到安全撤离、有序集合,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
演练中,还假设有学生、教师困在教室里,没有及时撤离到指定位置,清点师生人数后,搜救组马上开始营救。及时处置地震中受伤的学生,进行简易包扎,撤离到安全位置后,得到赶来救援医生救护。
演练结束后,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周志平对本次防震疏散演练的过程及演练的目的、演练的重要性进行全面讲述与总结,并强调开展地震应急模拟疏散演练,旨在提高全校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希望大家重视演练,提升紧急疏散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本次演练是一次较成功的演练,其时间短,速度快,通过演练,提高了学生的防震自救意识,掌握了逃生方法和撤离的路线,增强了学校处置突发事件以及快速救援的能力,达到了演练预期的目的。(潘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