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西昌市通过多项举措,推进学生“减负”,促进“双减”落地落实。
改进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出台《西昌市精准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方案(试行)》,制定学科课堂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确立学生学习负担轻、学习效果好的课堂教学导向。
改进作业管理。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学生批改作业。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鼓励教师加强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倡导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各校健全作业统筹协调机制,合理确定学科作业结构比例,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改进考试制度。坚持教、学、考相统一,严控平时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每次考试难易程度要与教学要求相当,严禁过度拔高试题难度,考试测验结果采取等级制方式呈现的工作要求。
抓好课后延时服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市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学生8.3万人,参与专任教师近5000人。通过精心组织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有效解决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娃难等问题。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做好答疑辅导工作,贯彻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能力,巩固提高所学知识;保障体育一小时锻炼时间;统筹德育主题活动、劳动教育。坚持多措并举和家长、学生自愿原则,在全面推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初中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指导学校为学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依据学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积极争取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文化馆等资源,引进退休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提供科技艺术体育专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