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中心小学从课堂和班会入手,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正面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并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全面深入地推进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内化于心。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节庆教育、运动会、艺术节、征文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践行。充分挖掘语文、数学、 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中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各学科教师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自身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融思想道德、劳动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成长环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实践”外化于行。组织住校生开展“叠被子”比赛,让学生体验生活自理的乐趣。组建学生食堂督查岗,定期检查学生食堂就餐卫生,对表现较好的学生通报表扬。教会学生“六步洗手法、标准刷牙法”,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习惯。借每年3月的植树节活动和5月的劳动主题月活动契机,以植树绿化为载体,让广大师生在参与绿化活动中,增强劳动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个人素质,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全校508名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讲一个故事、洗一次脚”,感恩教育与劳动教育同推进共深入。开展“树雷锋精神做红色革命接班人”志愿服务绿色行活动,组织学生到公益海大熊猫保护基地开展结对帮扶,普及自然、生态知识的同时,在基地进行卫生保洁、种树、浇水、拾垃圾。
“家务劳动”助力教育。充分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开学典礼”等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向家长普及劳动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转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观念,使家长从观望者变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提高家庭对学生劳动意识培养的认识,引导家长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学会劳动的技能,培养劳动的习惯,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每学期初,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发放学生家务劳动作业,定期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业和对学校办学建议的同时,督促家务劳动作业的完成,纳入学生操行总分。针对部分独生子女劳动困难,邀请法制副校长进校为家长作法治、养成教育、家庭教育讲座。(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