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安居中学 邹小康
近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日的临近,各地纷纷举行非遗文化展示、非遗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进社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让非遗文化在民间流传,让人们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精巧技艺、神奇魅力,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因此,非遗文化的展示活动能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文化传统,传递精神文明。
地方戏曲田间练,特色唱腔永不停。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鼓镇清泉村的水稻田里,时常回荡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唱段。一群特殊的非遗技艺表演者,即酉阳土家面具阳戏演员,穿梭于田间地头。他们在农忙之余,不忘舞枪弄剑,排练着表演节目。这些戏曲演员将田间地头当作舞台,将戏曲艺术融入劳作之中,用他们的方式演绎着面具内外的“双面人生”,既展现出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也传承着这项唱响在田间地头的非遗技艺。
手工技艺乡间织,特色编织永不失。“草编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缉个草,灌油盐酱醋有钱了。灾年能换粮,丰年添衣裳。”大名县传统手工技艺人王群英用自己的巧手变废为宝,将麦秆、稻草等乡间废品编织成变成草帽、提篮、挎包等物件,并将其销售到大城市。她将这些传统编织从“田间地头”带进了“高楼大厦”,从遮阳防晒的草帽变为陶冶情操的现代手工艺品。这些手工作品,不仅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法宝,也更好地传承着非遗手工技艺。
非遗技艺进社区,特色文化润童心。石家庄市25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将布老虎、面人、糖人糖画、毛猴技艺、冀兰绣、邢氏刺绣等传统技艺带进尖岭小区社区,吸引了社区小朋友们的浓厚兴趣。此项活动让居民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