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行中。有些考生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心里产生了动摇和疑惑;去高校报到还是选择复读,有了一点纠结。在录取专业越来越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今天,是否高考就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呢?
去高校报到还是选择复读?
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选择复读
1.非理想专业不读的考生就可以选择复读。
2.被录取的专业实在冷门,就业形势不明朗的考生可以选择复读,例如:考古专业、兵器制造等。
二、高校就读
1.被录取专业和理想专业是同一大类专业下的学科,例如:A同学的理想专业是公共管理专业,却被行政管理专业录取,这种情况下建议选择高校就读,因为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同属于“公共管理类”,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学生培养计划都有相似性。
2.高考分数很高,去到了心仪的院校但是没被心仪专业录取。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复读。毕竟高考形势变幻莫测,每一次都考高分实属不易。另外,孩子既然能考进理想的大学,说明具备一定的实力,进入大学后通过转专业、出国留学、考研等途径都能去学习喜欢的专业和学科。
十年寒窗换来的一纸通知书有多辛苦、多不容易,只有自己知道,千万不要因为录取专业不满意,一时冲动选择复读。人生的路很长,录取的专业不满意,并非是“一锤定音”,改变现状,路就在脚下。
改变途径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录取的专业或多或少也关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录取的专业若不满意,改变的途径有:
1.入校后申请转专业
绝大部分高校都有转专业政策,转专业一般安排在一年以后。具体流程一般为:学生申请后参加笔试、面试,高校根据综合测评成绩等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后公示。
2.选修第二专业
若有的高校无转专业政策或由于高校转专业名额有限,考生就可以选修第二专业或读双学位,获得选修专业学位或选修专业证书。
3.考研:跨考到另一个专业和领域
既然填报志愿时未能如愿以偿地选择“己所爱”、“己所去”、“己所利”和“世所需”的专业,那么入校后,就应该试试“爱你所录”专业:一方面逐步巩固专业思想,了解专业内涵、发展现状、就业领域和前景;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外语和数学基础课,为下一步考研、进入到另外一个专业和领域深造做准备。
4.旁听喜欢的专业
目前,大学一般实行学分制。入学后,可充分利用校内或邻近高校的资源,去旁听课程或讲座,为跨专业考研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