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文化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学院实施“五个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程,形成师徒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丰富传承谱系,拓展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传承载体,“五个一”并举。建立非遗保护与传承学院(内建川北王皮影、何小锵剪纸、万学竹编、吕家麟蜡染等大师工作室)、非遗博物馆;院内举办三年制中职木偶与魔术、三年制高职川北灯戏传习班,招收学员95人;编写《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论》,在全院开设非遗文化公选课,以学历教育、班级授课制形式培养非遗传承人。
三方合作,艺教训融合。政府、省市艺术院团、学院三方合作。市政府每年为学院提供380万元非遗传承专项资金支持,市文广新旅局、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南充川剧团与学院共同举办非遗传习班。灵活采用“跟师指导”与“沉浸式教学”,艺术浸润教学与训练过程,改变非遗传承人家族传统培养模式。
薪火相传,成效初显。本传承模式被中国教育报、新华通讯社、中国文艺报等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非遗兼职教师远赴巴拿马等国交流演出;传习班学生在省第十一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第四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全国木偶皮影展演、2020年第三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等亮相,与来自全世界的木偶表演艺术家及艺术团体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参演的灯戏节目《跳蹬》入选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参演节目在四川省文化节上获得“文华奖”。
该校师徒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履行高职院校文化传承使命,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