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川南幼儿师专积极发挥幼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行“123”模式开展志愿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创建一个团队。按照“品德高尚、能力全面、热心公益、无偿自愿”的原则,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党委审核的方式,从机关(系部)教师、学生中广泛征集、精选志愿者200余名,针对志愿者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个人意愿等情况梳理汇总,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分别设立由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党员专家教授、“双带头人”等组成的“先锋”服务队,由党外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等组成“同心服务团”,由团委青年学生组成“青翼”服务队,由艺术、表演等专业优秀学生组成的“留守儿童”服务队,分别明确服务团队教育扶贫职能职责,整合调查研究、专题论坛、入户走访、课后辅导等活动载体,定期到兴文县、盐源县、雷波县等6个帮扶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两个体系。完善评优表彰体系,建立志愿服务评先评优管理机制,组建由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成立的评审组,定期开展考察评价,设立年度志愿之星。志愿者个人或团队通过PPT展示、故事会、编创微电影、微信等方式,全面展示教育扶贫工作内容、点滴事迹,评审组评定综合得分,把评选过程变为互相学习的过程,激发全体师生奉献有爱、进步互助。完善工作保障体系,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实际,按照规定给予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志愿者权益、活动资金、服务技能、人身安全、住宿用餐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志愿服务后顾之忧。
搭建三个平台。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机制,全面记录服务内容、服务地点、服务时长等情况,积分结果与师生评先评优挂钩。定期开展聊志愿、学志愿、做志愿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校报等常态化开展宣传,营造师生志愿服务良好氛围。搭建志愿培训平台,建立志愿者QQ群、微信群等,畅通交流沟通渠道,先后举办志愿者聚会、培训会2次,就志愿者服务精神、礼仪、纪律、安全等内容开展指导,增强志愿者服务本领,提高服务水平。搭建项目管理平台,结合“一支部一品牌一亮点”创建活动,将志愿服务纳入党支部品牌创建工作,先后创建“1+1”党员先锋行、服务师生360等品牌项目,与盐源县、兴文县等6个对口帮扶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常态化开展党员“一帮一”、党员“双报到”等活动,以志愿服务助力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