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2020年春季学期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但学院长期以来努力打造的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的及时升级,却让西航学子们在特殊时期收获了一个宝贵的“空中学期”,“多平台+多模式”的线上教学让他们“停课不停学,在家也收获”。截至3月中旬,学院任课教师完成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建课146门,线上教学班级数141个,在线教师数217人,在线学生数67325人次,学生参与人数及到课率在省内高职院校中位列前茅。
多平台、多模式 确保学生高参与
学院开设的“空中课堂”,体现出了在平台拓展和模式创新方面的全面升级。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便捷的优势,以蓝墨云班课、钉钉、腾讯云课堂等多重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渠道,实现平台之间的功能互补,提高课程传授的高效优质。同时,编写的云教材、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等成为课堂资源的重要补充,满足学生基础知识之外的延伸拓展需求。学院推行“教研室—二级学院—教务处”三级审批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上采用“直播授课+在线互动”“录播资源+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直播互动平台+QQ群(微信群)”等多种模式,以达到不同专业课程的差异化教学。
攻难题、显风采 鼓励教师大胆尝试
鉴于教学网络拥堵以及教学平台功能的不完善,线上教学在开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学院对症下药,各二级学院一起携手努力,开展线上教学指导工作,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技能。针对钉钉平台无法统计数据的问题,学院要求各任课教师做好授课记录,填写“线上教学周报”,加强对教师线上教学活动的督导。教师逐步摸索出“三步推进”的方式,即“两层预案准备—错峰渐进推送—即时答疑互补”。空港学院还研究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组织模式,助力高效线上教学。在学院积极鼓励下,教师主播们随机应变,大胆尝试,形成各具特色的育人风采。其中,杨昊老师探索出多种方式,例如:EV录屏讲授课程、钉钉直播答疑解惑、线上课程积分制度、章节闯关学习模式等;周波老师认真学习课程视频录制方法,尝试自己录制教学视频,在学习通上建立课程等。
找核心、强总结 引发教师深度思考
在西航“空中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全新模式也引发了教师们的深度思考。学院疫情防控教学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还就云教学资源的搭建、互联网精神的贯穿、网络条件的全方位提供、持续创新这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深度的思考。优秀的教学质量诚然可嘉,但找准核心,以总结经验所得来驱动加成,以自我否定之思来持续创新,方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在线上教学方面,我们的教师不是新兵。”学院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学院于2014年就开始探索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有针对性地将一部分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处理,通过移动互联网在手机上进行教与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实践经验,在此次疫情发生初期,学院就迅速作出研判,“轻车熟路”地升级了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引领西航学子们走入“空中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